当前位置:中国机器人峰会 >> 峰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07来源:中国机器人峰会
智造浪潮席卷,“机器换人”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在此背景下,规划、建立与完善机器人产业布局,便成了抢占先机的重要举措。
01国内首家!打通研发生产全链条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成立,这标志着国内首个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诞生。
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北京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再发力,更为行业技术难题集中攻关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资源保障与产业供给。
当前,人形机器人风头正劲,俨然已成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但以目前的技术力来说,人形机器人离“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尚有很大距离。
针对如此阵痛,创新中心将面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前瞻布局,计划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重点攻克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并将以“公司+联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链接产业闭环。
人形机器人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景气赛道,与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非常契合。
在政策驱动下,依托北京雄厚的地缘优势,创新中心在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土地支持等方面将集聚资源,加速发展;而政产学研的各方联动,也将共同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北京科技软实力。
这是互利,亦是共赢。
02AI风起,人形机器人何时落地
人形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探索,正逐步从概念验证阶段向初步商业化应用迈进。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各部委的带头引领下,各地正积极布局争取先发优势,上海、深圳陆续跟进发布相应计划,给机器人产业按下快进键。
而北京在6月28日发布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首次从整机、零部件、应用场景等方面,对人形机器人进行全面论述,行业迎来“从0-1”的重要机遇。
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技术探索期,面临性能提升、安全稳定、成本控制等多重复杂挑战。
但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为人形机器人装上“大脑”,大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交互水平和决策能力;传感技术的突破使人形机器人具备了更精准、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
在核心技术加速迭代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具身智能”的理想载体。从Atlas、Digit到Optimus,行业领先企业正加速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探索虽后人一步但发展迅速,优必选、小米、宇树、博利叶等国内厂商积极布局,并已有拳头产品问世。
全球规模的智能化应用浪潮已经到来。
据麦肯锡报告,预计到2030年,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全球机器人市场可达12-16万亿美元。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预计到2024年,国内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51亿美元。
尽管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时间积累,但产业奇点已至,人形机器人发展光明可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