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机器人峰会 >> 峰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16来源:中国机器人峰会
11月2日,2023年第二届中国机器人云栖峰会在浙江杭州的云栖小镇成功召开,本次峰会以“大模型,赋能机器人非凡智力”为主题,邀请到以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为首的一众嘉宾,以“5场专业演讲+1场圆桌对话”的形式,邀请现场、线上观众,共同畅谈机器人的未来。
期间,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以“多模态具身智能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场知识盛筵。
张建伟院士首先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即如何让机器人不只是在行为,抓取、移动方面学习,而是在经验方面能够继续学习。他表示,多模态机器人是团队研究的重点,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从简单的被动行走到现在类人不弯膝盖步态行走,是利用物理模型和大数据学习实现的结果,而未来机器人混合动力型模型加上强化学习,是具身智能非常好的实现点。
张建伟院士认为,智能机器人所取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底层建模和控制方面,但传统物理模型难以适应交互环境变化,迫切需要将模型训练与深度学习融合推进。未来的机器人大概率会是通用智能机器人,一个机器人既能够给你端茶倒水,又能到餐馆服务,还能到工厂干活。这将是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大目标,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
张建伟院士认为,近年来,智能机器人在多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不断发展,性能增强的同时,其应用面也更加广阔。在自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水平从L2、L3提升至L4,人们所使用的自动停车功能与智能自主机器人技术直接相关。在医疗机器人领域,虽然遥操作(手动远程操作)目前是主流,但遥操作与智能自主功能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使智能遥操作成为可能。在工业领域,智能自主机器人已经在物流方面实现了自动识别和自动抓取,变得非常高效。
张建伟院士介绍,要实现真正通用的具身智能,还需要几十年的研发和克服多种困难,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和多模态处理,如何将知识重用、知识表达和记忆形式,与GhatGPT以及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融合,以实现可推理、透明和智能的具身通用人工智能,这方面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更长时间进行基础科学的融合攻关,包括与脑科学、心理学和各种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随后,人类还需要创造出新的机电部件形式,包括刚柔耦合的驱动部件和优化自重比的整机结构件。这些部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安全特性,对未来机器人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而克服这些制约因素需要很长时间、跨学科合作,以及技术攻关的艰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