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机器人峰会  >> 峰会新闻

祝贺中国机器人知名专家于海斌教授当选院士!以创新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7来源:中国机器人峰会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 2023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机器人知名专家于海斌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评选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认可和奖励长期致力于科技研究和创新的科学家们。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自动化学会会士。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全球化实现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助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在担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期间,于海斌教授带领研究所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前瞻性方向。深耕工业无线控制技术20多年的他不仅创建了国际领先的工业无线控制技术体系,还牵头制定了我国在工业无线控制领域唯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WIA-PA标准,使我国工业无线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了国际话语权。

作为技术带头人,于海斌教授率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F和Profibus总线芯片,为改变我国自动化仪表产业“缺芯”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多年来,于海斌教授致力于让创新成果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在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海斌教授团队将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其中,WIA-PA技术标准与油田生产需求相结合,为我国石油行业开启了“全覆盖精准感知,数据驱动优化决策”的智慧生产新模式。
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面向深远海的水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等被列入沈阳自动化所“十三五”规划。经过数年努力,于海斌团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捷报频传:工业4.0互联制造解决方案获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7米;“海翼”水下滑翔机创造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最远航程、最长连续工作时间等多项国际、国内新纪录;自主研发出整机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装备……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但我们义无反顾,必须争分夺秒,贡献出自己作为科研‘国家队’的全部力量!”于海斌教授曾说。


深耕工业无线控制技术,做国际标准赢得国际话语权

“当年,我们在技术研发上做了许多工作,但企业不敢使用。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技术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企业在工业无线环境下的生产是安全可靠的呢?”于海斌教授回忆称,恰逢德国的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用户协会(NAMUR)发布了一份报告,明晰了相关指标,这也为我们下一步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做标准,不仅要做国家的,还要做世界的。”

2008年,在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组织下,沈阳自动化所牵头协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着手“工业用无线通信技术”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和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并同步推进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
2011年7月,WIA-PA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790.1-2011正式发布。同时,经历了提案建议、委员会草案、委员会修正草案等不同阶段的审议和投票,WIA-PA于2011年11月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为国际标准
“当时IEC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委员会参与投票的有26个P成员国(IEC拥有投票权的成员国),我们获得了100%的通过率,那是非常令人骄傲的结果。”于海斌教授说。

据介绍,WIA-PA作为国际三大流程自动化无线网络技术标准之一,还获得了2016年国际自动化学会(ISA)“卓越技术创新奖”,标志着我国在工业无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中国在工业网络技术领域赢得了话语权


探索未来智能终端,让机器人与基础设施互联融合
于海斌教授认为,像机器人这样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日后一定会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机器人每到一个新的环境,要做到与环境融合,机器人对环境和非结构环境的认知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在机器人编程、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方面都存在一些挑战。
于海斌教授曾在2019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表示,机器人互联网是实现机器、人、物理过程、信息和人之间的一种横向和纵向加起来的两个融合。机器人互联网的应用落地依然存在许多挑战,重点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无缝集成,基础技术有挑战,如何构建机器人无线协作网络,满足高速互联、高并发接入、高精度时间同步的要求,特别是在离散制造业。另外,在计算方面,如何为机器人高效互联协作提供边缘计算资源,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对于未来发展,于海斌教授表示:机器人要能够更广泛普及地走到未来,我们在基础设施、基础平台上还是面临许多挑战。当然,这个平台的背景下也蕴含着非常多的基础问题,总之,我们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尽管机器人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我们要为机器人这件事情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做事业就要站在浪尖潮头”
在当今世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做事业就是要站在浪尖潮头。躲在浪底下的人,连喘气都不容易。”于海斌教授曾感慨道。
回想年轻时放弃某些研究方向的遗憾,他说:“科研之路本就困难重重,技术应用研究的道路上,更有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没有对大方向的把握,没有对所做之事的信念,是很容易在困难面前缩头却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