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峰讯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内卷、活法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5-05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近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医疗机器人公司Noah Medical宣布获得1.5亿美元(约10.32亿人民币)B轮融资。2015年,Noah Medic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ian Zhang离开了强生公司旗下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 Health,并于2018年创立了Noah Medical20233月,Noah MedicalGalaxy手术机器人系统获批FDA,用于机器人导航的支气管镜检查。


本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共同领投,其余投资者还包括老虎基金(Tiger Global),以及高瓴资本、红杉中国、Shangbay Capital等现有投资者。据悉,资金将用于公司旗下的Galaxy手术机器人系统,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

谈及近年来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关键词,其中一个必然是“内卷”。2023年,国产手术机器人扎堆上市。1月,精锋医疗二次递表港交所,3月上旬术锐机器人启动上市辅导,3月下旬思哲睿完成科创板IPO问询,4月键嘉医疗科创板IPO递表。但是,国产企业却面临商业化落地难题且困于专利难盈利……


面对市场的不稳定性,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该如何破局?


又一华尔街“造富神话”


手术机器人在过去四十年时间里有着突破式进展。1980年代,人类通过改装工业机器人,最早把机器人运用到人体手术的领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Probot 和Robodoc相继使用机器人开始临床手术,到1999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推出最具代表性的医疗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逐渐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布局。


2010年后,全球手术陆续进入机器人时代,众多国产机器人项目开始陆续进入临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天智航公司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获得首个国产机器人NMPA注册许可证。2015年后,国内各科室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进入百花齐放的状态,行业发展愈发蓬勃,手术机器人更加走向专业化趋势。


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二十多年前诞生于美国的达芬奇可谓声名显赫,凭借垄断式的产品及商业模式,一举带火了整个行业。


与创新药的发展历史类似,一个“大药”的出现,会成千上百倍地提升一个赛道的想象空间,这个名副其实的华尔街“造富神话”,就是打开投资人和实业家们想象力的那扇门。最近几年,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强生等都开始重金投入手术机器人,国内市场的资本和创业者也慢慢向该领域聚集。


以北京术锐、微创机器人等为代表的这些追随者,成立之初就定位在“国产达芬奇”、“达芬奇颠覆者”,试图通过“达芬奇”这块金字招牌,简单直接地向市场描绘一个看得见的增长蓝图。


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政策,诞生了术锐、康多、精锋等一批基于高校孵化的国产腔镜机器人企业。由于研发时间久、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从2023年机器人行业Q1融资市场来看,医疗机器人是融资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


产业链技术覆盖范围广泛,中国手术机器人前景一片蓝海


中国人口情形带动手术机器人应用需求快速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加大居民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导致入院手术人次进而攀升,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18.70%。据观研天下预测2030年占比将高升至 28.90%。同时,公立医院的住院手术人次由2015年3700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5500万人次,2020 年疫情恢复常态化之后手术人次有所下降,也高达4800万人次。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公立医院的人才储备及医疗器械等医用资源处于紧张阶段,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紧缺,还可以提高手术精度,提高医生的作业效率和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


手术机器人行业包含全产业链,国内手术机器人相关企业集中于中游制造环节。多学科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每套系统涉及超过35000个零件和2700余项专利,行业形成了以上游零部件及软件的供应商,中游各类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制造商,下游以医院为主的共生产业链。目前,中国上游高端性能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医疗厂商大多集中在中游环节,腔镜及骨科类手术机器人企业最多,国内的系统集成和算法开发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下游的应用领域受管理应用及使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服务于三甲医院为主,未来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及国家配置数额政策的推动会扩大其应用领域,并带动中上游厂商的发展。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长快速。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5年30.10 亿美元快速长至2020年的83.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6%。


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早,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市值从不过10亿元发展至超过100倍,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在2020年可达7.6%。相比之下,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骨科渗透率2020年仅有0.03%。但中国手术机器人在近十年的发展迅猛,国内现有100多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20年腔镜手术中软组织手术量、机器人目标式手术量分别达2626和900万人次,相比之下美国手术量略少分别为2000和600万人次。随着国内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发展以及明显的性价比等优势,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结语与未来


国内手术机器人使用费用高,患者进行手术经济压力较大。以商业化水平最高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手术费用由设备采购费、维护费与专用耗材费用组成。对比于传统腔镜手术费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地腹腔镜手术费用贵2-4万元,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压力。


目前京沪率先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报销名单,患者费用负担有望降低。上海市医保局将腔镜机器人手术以“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的名称纳入乙类医保,患者自付20%,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肾部分切除、子宫全切、直肠癌根治。北京医保局发布文件,明确“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即患者可获得100%全额报销。


国家多项政策助力,机器人辅助手术有望进一步普及。伴随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手术机器人利好政策的出台,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蓬勃发展。


中国机器人峰会转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