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17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近日,有媒体报道,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重大调整,自动驾驶实验室或并入菜鸟集团。
这意味着阿里自动驾驶将从实验室前沿科技探索,转入场景业务落地实战。
阿里方面确认了消息真实性,并解释“因业务需要”。
01
阿里自动驾驶业务发展史
事实上,阿里最初的自动驾驶版图就始于菜鸟网络 E.T. 物流实验室。
2015 年年底,菜鸟组建菜鸟 ET 实验室,菜鸟 ET 实验室设立的目标是研发物流前沿科技产品,追求符合未来科技发展的物流生产方式,也为研发无人物流车奠定基础。
该实验室由陈俊波领导。
没过多久,实验室就推出一款名叫“小 G”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它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将包裹全自动地配送到用户的家门口。
小 G 是一台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强大的算法让小 G 拥有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它会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维世界。
小 G 执行任务的背后,是研发团队突破了自主感知、智能识别、运动规划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末端配送。
小 G 也就是后来阿里小蛮驴的雏形。
2018 年,阿里的物流无人车项目实际上是两个团队在同时推进,一个是陈俊波主导的菜鸟 ET 实验室无人车团队,另一个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领导的自动驾驶团队。
为避免浪费资源,阿里决定将两个团队进行整合,最终在几个月内让两个部门完成合并。
陈俊波的团队从菜鸟体系剥离后完全并入王刚团队,组成一个大约 300 人的新团队。
当时阿里对于无人车的前景预估显得十分乐观,时任阿里菜鸟 ET 物流实验室主任张春晖曾表示:
“未来三年,阿里菜鸟无人设备将达到 10 万台。”
新团队成立两年后,在 2020 年 9 月的云栖大会上,“小蛮驴”正式和公众见面。
小蛮驴是阿里为“最后三公里”研发的自动驾驶产品,服务于快递、外卖、生鲜及各类即时配送需求。
此次达摩院与菜鸟合作,率先针对快递配送形成服务闭环,将高校、社区、园区的快递按用户预约时间送货到楼。
时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介绍,在“小蛮驴”产能爬坡最艰难的早期阶段,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逐步克服了技术、成本、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挑战,验证末端物流这一垂直赛道。
技术挑战:
无人车技术涵盖算法、算力、硬件、系统等多个维度,算法能力最能体现无人车的智能水平。
算法研发依赖数据驱动,需要处理大规模的场景数据、运营数据。
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通过强化学习、智能仿真等手段,掌握了一套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比如,提出了“小前台、大中台”理念,首创自动驾驶“算法中台”AutoDrive,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并找到适合每种算法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用更符合计算机思维规律而非人类思维规律的方式处理数据,“以计算换智能”。
场景挑战:
末端物流场景远比人们想象得复杂。
不同于规则明确、参与者有限的公开道路“结构化场景”,末端环境是典型的“非结构化场景”,交通参与者包括人、小动物、非机动车、机动车、各种路障和临时障碍物等,没有规范的车道设计和通行规则,无人车与任何道路参与者的交互都是复杂的博弈问题,比如窄路会车,无人车需要辨别对方意图并作出“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等的行车决策。
成本挑战:
以大规模应用为目标的自动驾驶产品,如果不能将成本降低到量产水平,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从末端场景的社会需求来说,“成本可控”也是无人车的应用前提之一。
我们通过核心算法自研 + 核心硬件深度定制的方式,大幅降低了无人车的研发制造成本。
小蛮驴的核心传感器、底盘和嵌入式计算平台全部采用深度定制,达摩院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异构计算单元,能以 1/3 的算力达到同等智能水平。
此外,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还逐步克服了无人车量产和规模化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供应链、运维等多种挑战,在从 0 到 1 的阶段,逐步推动产能爬坡。
2021年9月,王刚介绍,小蛮驴已经量产,并进入200多所高校和社区,以每天8到10小时的工作量,接了超过100万包裹订单。
此后,小蛮驴在园区和社区间承接了更多的物流配送服务,截至2022年3月底,小蛮驴累计配送物流订单突破1000万,订单数较上一年翻了10倍。
02
高开低走,自动驾驶业务败退
有迹可循
尽管在团队的集体攻坚下“小蛮驴”克服了技术、场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想要走到规模化商用这一步却是非常困难的。
2021年10月,“小蛮驴”推出一周年之际,阿里宣布“小蛮驴”销售350多台。
很明显,这一销售数据距离阿里三年前的定下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阿里达摩院想要放弃自动驾驶业务之事,或许早在团队内部多位技术大牛接连出走后就已有了苗头。
2022年1月,王刚宣布离职,投身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并已经获得融资。
有分析认为,王刚的离开是互联网公司高估了技术的价值和低估了技术落地的难度,使得技术大牛的付出和产出不成正比,从而导致技术大牛们出走互联网。
也有人认为,王刚的离职或与阿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多路线扩张有关。
他一直主张做产品的时候“应该专注”,而不是“既要又要还要”。
阿里显然已经不满足无人配送车的布局,不仅要推出“大蛮驴”入局干线物流领域,还要布局乘用车自动驾驶方向。
今年3月,阿里自动驾驶的另一位带头人陈俊波也官宣离职,和之前的阿里机器人CEO谷祖琳一同创办了清洁机器人公司。
阿里的掉头离开或许只是自动驾驶失意大潮下的冰山一角。
中国机器人峰会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