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阿里、美团、京东——详解三大互联网巨头的配送机器人布局

发布时间:2023-05-24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在无人配送领域,以阿里、美团、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一直是推动无人配送落地应用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三家企业依托自身的业务需求和资本积累,较早地开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都组建了专门的技术部门进行产品研发和迭代。

凭借场景理解和业务需求优势,阿里、美团、京东目前都逐步形成了无人配送特色模式:阿里以校园、社区快递配送为主;美团以外卖、生鲜配送为主;京东以快递、生鲜配送为主。

日前,阿里达摩院被曝大幅裁员,拟放弃自动驾驶业务。消息一出便引发热议,同时也让行业怀疑,无人配送的落地商用困境能解吗?美团、京东的无人配送是否也将迎来重大变革?

阿里

“放弃”实为业务调整,回归技术应用本原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该研发机构重点布局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研发领域。2020年9月,达摩院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随着“小蛮驴”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社区的菜鸟驿站投用,达摩院在物流配送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和成果也更加受到行业关注。2021年9月,达摩院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宣布“小蛮驴”已落地全国22个省份,累计配送订单超100万,为20多万人送过快递。同时,还宣布了团队正在研发面对城市公开道路物流配送的自动驾驶卡车“大蛮驴”。去年6月,阿里已获得了浙江德清颁发的l4级“主驾无人”自动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但行业还没等来“大蛮驴”面世,却等来达摩院要放弃自动驾驶业务的消息。对此,阿里方面回应称,因业务调整,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转入菜鸟集团,部分人员转入菜鸟,同时将有其他部分人员进入阿里其他业务。伴随业务调整的人员优化确实存在,但“裁员70%”与事实不符。

其实,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并入菜鸟集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技术“回归”。在成立达摩院之前,菜鸟就聚集了海内外科技人才组建了E.T.物流实验室,针对性地研发送货无人机,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复杂拣货机器人等。

2016年9月,菜鸟E.T.物流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名叫“小G”的末端配送机器人,推出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计划。而“小G”正是此后“小蛮驴”的原型。在2018年,阿里的物流无人车项目实际上是两个团队在同时推进,一个是陈俊波主导的菜鸟ET实验室无人车团队,另一个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领导的自动驾驶团队。此后是为避免资源浪费,阿里进行团队整合,并在之后成立了达摩院。2022年1月,王刚从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的位置离职。今年早些时候,接任者陈俊波也宣布离职。另外,还有阿里副总裁、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漆远,阿里副总裁、达摩院副院长金榕,阿里副总裁、达摩院城市大脑负责人华先胜,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达摩院大模型带头人杨红霞等核心技术人员都已离职。因此,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菜鸟集团,或许也是希望通过技术“回归”把自动驾驶业务继续撑起来。阿里方面称,其自动驾驶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即从实验室前沿科技探索,转入场景业务落地实战。

据了解,“小蛮驴”自研发推出以来,主要是在菜鸟驿站大规模投用,目前已有700多台小蛮驴在全国400多个多个高校实现规模化常态运营,累计配送物流订单超2000万单。此次业务调整后里的无人研发项目实际运营场景或许能实现更紧密、更契合,加速建立成熟的无人配送商用模式。

美团

加码无人机布局,计划5年内规模商用

美团拥有行业领先的外卖市场占有率,依靠自身业务需要,美团注重用无人驾驶技术提高外卖配送的时效性。

2016年10月,美团成立W项目组启动自动配送的研究,2017年12月正式成立美团自动车配送部。2017年12月,美团第一台自研的自动配送车“小袋”出厂,随后开始了场景落地探索。2018年7月,美团发布国内首个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将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应用到外卖配送场景。计划称,美团无人配送将在2800个城市、山区、高原落地,涵盖商场、写字楼、住宅楼等多个场景。在产品方面,美团除了无人小车,还有无人机等支持该配送计划。据了解,美团的无人小车在2020年疫情期间,首次在北京顺义区实现公开道路落地,主要进行生鲜物料的自动配送。目前也主要在北京、深圳等地的近100个社区里,为使用“美团买菜”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其无人小车也在一些高校进行外卖配送的试运营。2021年9月入驻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又新增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昌工学院等几所高校的运营。官方报道,美团的自动配送车自落地试运营以来,平均每天配送5000单。值得一提的是,美团无人小车自2021年4月推出“魔袋20”后就未有相关的产品迭代消息。而在应用上,也鲜少有新项目进展的报道。但在无人机配送业务方面,美团近两年来显得有些高调。2021年初,美团无人机首次在深圳完成了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并在疫情期间为深圳市部分隔离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20218月,美团无人机与SIC超级总部中心完成无人机配送商圈试点示范合作合作签约,也使得其成为了全球首个无人机配送的

试点商圈。2021年11月,美团又联合上海市金山区正式公布了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在该地构建起城市末端的15分钟配送圈。2022年12月,美团无人机上海首条常态化航线在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正式启动。据悉,美团截至2022年底,无人机配送超12万单,仅2022年一年就超10万单。今年2月,美团宣布其无人机正式获得民航局审定,获得《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这也标志着其拥有了商业化落地所需的国内合规许可。美团副总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曾表示,计划5年内实现无人机的大规模商用。其实,作为无人配送主要场景之一,餐饮外卖市场规模、渗透率增长确定性高,无人配送规模商用似乎具有巨大优势,但实际应用难点还很大。一方面,外卖配送的即时性要求高,使得无人配送需要改造更多的系统,包括商家的取餐系统、楼宇里的电梯系统、小区的门禁系统等等。由于涉及的角色过多,利益诉求不同,这些系统的改造难度很大,效率不足而且投入很大。另一方面,餐饮外卖场景多且分散。

在商家端,有大、中、小各类商家,并以中小商家居多,大多数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地和专业的拣货人员,且商家多位于商圈,人流密集,环境复杂。在消费端,学校、办公区域、居民小区、厂区、酒店、商业街区等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就有用餐需要,外卖场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复杂的外卖网中,无人配送车的适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是美团近年来在无人配送的战略部署上,进一步加大了无人机“航空”部署,以“送餐员+无人车+自动配送车”的结合,推动无人配送在外卖场景的落地应用。

京东

提供“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末端配送

作为电商巨头之一,京东也是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智能快递车的研发工作,成立了京东X事业部专注于智慧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物流自动驾驶车。据了解,京东无人配送车目前已经升级到第五代。该款智能快递车于2021年10月正式发布,相较于前几代产品,它采用了全新开发设计,自动驾驶能力以及测速都得到提升,无人配送的效率大幅提升。


最新消息称,京东物流在全国30座城市已经投入运营超700台无人车,包括600台智能快递车和超100台室内配送机器人的投用,为消费者提供“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末端配送服务。据悉,京东物流无人配送已经实现了对城市社区、商业园区、办公楼宇、公寓住宅、酒店、校园、商超、门店等8大场景的覆盖,不仅提供社区、商圈的快递配送,还跟山姆、七鲜等多个商超配送系统打通,提供超市订单无人即时配送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另外,京东在2022年也最新推出智能零售车,不仅同样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还搭载了冷藏零售柜系统,可以在规划区域内移动售卖饮料或零食,缓解人员密集区的零售服务压力。在北京首钢园区,京东物流智能零售车已经“正式上岗”,随见随停,方便快捷,深受游客的喜爱。京东依托自有的电商业务,已经在全国各地打造了高覆盖率、高渗透率的物流体系。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无人配送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京东也很容易配合物流网点进行无人配送车的落地应用,在快递配送方面占有很大的业务量。而京东还在通过发展商超零售方面的业务,提高无人车落地应用规模。

结语

需求源自场景、落于场景,场景为王显端倪

在人口红利逐渐削弱、招工难、用工贵等因素影响下,末端配送行业的“降本增效”需求更加突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偶然因素影响,近几年无人配送的应用增长在行业有目共睹。特别是阿里、美团、京东,近年来各家的无人配送车规模从“1”到“10”,再到数百台,无人配送在商业落地方面都迈出了重要一步。综合阿里此次自动驾驶业务调整,以及美团、京东近两年的战略部署来看,无人配送“场景为王”已显端倪,契合场景进行无人配送产品研发和商用模式探索,无疑也是加速产品应用落地的关键之一。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术研发方的创新科研,还需要场景用户方的真实反馈。


中国机器人峰会转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