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一季度工业机器人表现不佳?政策加持,新能源、储能带动下的国产机器人有望再次腾飞

发布时间:2023-05-29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03691套,同比下降3%


其中,3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3883套,同比下降5.7%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2036套,同比去年76381套下降19.2%



可以看到,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整体出现下滑,其中1-2月份同比降幅较大,3月降幅回落,趋势有所回转,从趋势来看,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逐步回暖提速发展。


2023年第一季度,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在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资加速交锋并抢占市场份额,并且在整车领域也开始渗透,国产化加快替代速度,因而内资市场份额增长了23%,达到40.8%。


反观外资在占比大头的电子行业订单萎缩,新能源车、锂电等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放缓,因此,外资市场份额下滑16%,跌至59.2%,这也是外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60%。


一季度新能源势头强劲,带动机器人的持续增长


4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以209,467辆蝉联乘用车销量冠军,势头依然强劲,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转型升级,表现突出,份额明显提升。


4月份,奇瑞控股集团销售汽车126,713辆,同比增长128%,连续11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1-4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457,048辆,同比增长60.4%。


长安汽车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高达69.7亿元,同比上涨53.65%,超过了营收接近自己4倍的比亚迪和上汽。


今年一季度,起亚的全球销量为768,251辆,同比增长12%,季度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29.1%和78.9%。4月份,起亚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72.5%,环比增长2.4%,取得同比环比双增长的不俗成绩。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英国前五大市场出口分别增长88.7%、88.1%、103.5%、121.7%和118.2%,规模合计占“新三样”出口总值的71.6%。


汽车和3C电子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新阵地。以节卡、新松、埃夫特、艾利特、珞石、越疆、遨博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机器人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


得益于新能源对工业机器人驱动,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以埃斯顿为例,2022年,埃斯顿所设定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1.6万台-1.8万台,2025年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5万台。


不仅埃斯顿,汇川技术同样也展现快速增长态势。埃斯顿、汇川和埃夫特也是凭借在光伏和锂电行业的布局吃到红利,上半年出货增长较快。2022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业务发货超1.2万台,总营收达162亿元,同比增长21.67%;净利润30.85亿元,同比增长23.79%。全年预计营收有望超200亿元。


国产机器人占尽先机,2023年下半年实现新突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市场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四成以上,呈现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2022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6.79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30亿元。


一季度虽然工业机器人整体下滑,但是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却实现新突破。下半年随着机器人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赋能,国产机器人有望实现新突破。


1. 国家政策高频出台,鼓励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协作机器人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有力推进协作机器人相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015 年 5 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 2025》(国发〔2015〕28 号),明确了制造升级的发展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是重中之重。2021 年 3 月,"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 被写入 " 十四五 " 规划,列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八项重大专项技术之一。2023 年 1 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出台《" 机器人 +"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联通装〔2022〕187 号),强调聚焦制造、能源、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突破 100 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 200 个以上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下,协作机器人行业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2.人口红利逐步消退,机器换人趋势愈加显著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出生率走低,国内适龄劳动力减少、制造业招工困难、用工成本递增,上述因素加剧了机器换人的迫切性,协作机器人产品可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根据GGII统计数据,从终端客户使用成本来看,2021年协作机器人单位时间成本仅约6.59元/小时,而人工成本升至37.88元/小时,已接近前者的6倍。随着协作机器人生产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未来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人工成本上涨,二者单位成本差将会持续扩大,协作机器人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产品价值链不断延伸


工业场景智能化转型需求迫切,高技术壁垒、高投资回报、高客户价值等产业特点为机器人带来结构性机会,工业场景的深耕及规模化复制、柔性创新解决方案持续衍生能够为协作机器人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协作机器人的技术特点造就了其出色的可拓展性,使其具备了覆盖众多非工业场景需求的可能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赋能,可推动协作机器人产品向商业、医疗、教育等新兴细分场景渗透,持续延伸协作机器人行业价值链,从工业级到消费级有望释放规模化潜在市场空间。


结语


一季度“疲软”的工业机器人,从整体来看,2023年将仍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半导体、医疗、仓储物流等行业需求的拉动。从趋势来看,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逐步回暖提速发展,不过下游行业的需求在逐渐分化,一些细分领域也蕴含着不小的机遇,如动力电池外,储能电池或将成为今年的高景气赛道。


中国机器人峰会转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