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眼科机器人风口到来,千万融资加速产业引擎

发布时间:2023-11-28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我国眼底病变患者数量近4000万,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而这一数字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还在逐年攀升。


眼病对我们来说,从来不遥远。


但在庞大需求的另一面,我国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此同时,眼底与颅脑底部紧密相连,要求医生通过显微镜在眼球进行精细操作手术,哪怕是自身眼科医生也难以规避手部的轻微生理性震颤,因此手术风险极高,是寻常医生都不敢轻易涉足的“地雷区”。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为眼底手术注入新活力。通过高精度的定位和稳定的手术操作平台,机器人可有效滤除术者生理性震颤的影响,大幅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眼科机器人领域也涌现了众多创新团队,朝着机器人辅助下实现更精准、更安全、更普惠的眼底手术目标而不懈努力。


微眸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01微眸医疗获千万融资


近日,眼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微眸医疗官宣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核心产品微米级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同时也将推动微眸医疗在显微眼外科手术流程全链条的持续向好发展。


微眸医疗成立于2020年12月,作为一家技术型初创企业,微眸医疗专注于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及应用实践,致力于打造高精度智能自动化的辅助眼底复杂手术的“类飞秒”设备。


野心背后,是由慕尼黑工业大学、苏黎世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学府培养出的高水准人才团队,他们深耕医工交叉领域十余载,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有深厚的实践经验。


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克利伯德”,作为公司攻克多个核心技术的拳头产品,凭借其串-并联机械臂结构和模块化设计等创新,已实现5个自由度操作和微米级精准定位,可规避人工震颤,将重复定位精度稳定控制在10μm以下


除此之外,克利伯德操作灵活,使用简便,医生只需操作控制手柄就可在机器人的协助下,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注射、角膜移植等高难度微创手术。


据悉,微眸医疗已形成眼底手术系统、药物精准递送系统和艳娥培训系统三大产品线,其中眼底手术系统更在今年率先通过型检,并顺利完成活体兔和猴的动物实验,即将开展注册临床实验。


届时,眼科技机器人有望造福千万眼底病患,并将不断扩宽应用领域,赋能更多眼科医生进行精细化手术工作。


可以说,这是医工交叉在眼科领域的一次飞跃,“机器人医生”或许不再是空中楼阁。


02医工强强联合,赛道布局集聚动能


当前,包括苹果、微软、西门子在内的许多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医疗健康领域,其背后是对智慧医疗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手术机器人无疑是医工领域深度融合的代表性赛道,医学与机器人的强强联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美敦力17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并推出手术机器人平台Mazor XStryker收购Mako将机器人技术引入脊柱业务,Smith&Nephew也通过收购Blue Belt Technologies和Brainlab的部分股权,加速布局机器人舞台......


可见,医工强强联合的模式,正在成为这片红海中的主流。


03骨科率先崛起,眼科产业化提速


尽管手术机器人市场被心血管占据主体份额,但细分市场中也在酝酿新活力,其中,眼科、骨科机器人两大细分赛道近年来发展迅猛。


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骨科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63亿元,发展向好。而眼科机器人作为医疗设备行业的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及眼疾治疗需求增加,亟须依靠科技赋能来缓解眼底手术医生稀缺的矛盾,同时在产业链上,国外品牌长期垄断也导致创新不足,这都为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提供了机遇。


骨科和眼科潜力巨大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两个细分赛道目前仍存在技术空白,有望孕育出“小格局中的王者”。


可以预见,眼科和骨科机器人有潜力成为投资新宠,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也会持续发力,随着产品日益成熟,眼科机器人必将为广大眼疾人群带来福音。


04机器人手术有望实现普惠?


在外界看来,高精尖的手术机器人似乎更适合大医院与专科医生。


然而,基层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甚至更加强烈,这也驱动着行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力度,以期实现从高端走向大众的蝶变。

 

从市场结构看,成熟期的手术机器人行业,必将呈现技术和价格梯度并存的“金字塔型”分布。


现有的先进产品将更加强大与精细,担当起开展最复杂手术的重任,同时基于软硬件架构和模块化设计的大幅简化,新生代平价机器人也将逐步进入医院和社区服务网络,实现普惠性。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普惠的“机器人医生”时代或将成为现实。届时,在外科医生与机器人的高效协同下,越来越多疾病将不再是患者心头永远的阴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