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3-06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两会期间的机器人声音。
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
孙志强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中高端制造在我国经济命脉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应用于中高端制造领域的机器人,90%以上为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的外资品牌所垄断。我国机器人产业“走出去”已展现出强大实力,但在国际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仍缺乏话语权,落后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与我国“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不匹配。
孙志强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通过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面向机器人行业共性技术需求,推动以企业为载体,以协会为纽带,广泛联合行业上下游国内外领先创新技术科研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人才培养、成果扩散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标准、检测认证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扩大中国机器人协会国内外影响力,通过统筹各利益相关方的统一行动和协调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加速部署工业领域AI大模型,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雷军表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聚焦智能制造,出台制造业发展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竞争,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然存在着现有标准协调协同不够、应用推广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受到制约等问题,国内企业仍然面临人才资源匮乏、资金筹措困难等挑战。对此,雷军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速工业大模型部署。其中提到,持续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制造“中国范式”。三是支持龙头企业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攻关关键技术装备。
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创新驱动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痛点和问题:一是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当前人形机器人四肢还不够强健,双足行走和双臂作业爆发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多元化复杂场景的市场需求,对智能感知能力的要求更高,极大增加了整机成本。三是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了产业化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许礼进委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现有的产业基础,统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各种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要素,以及全社会在新材料、精密加工、核心算法等领域的积累,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
二是加快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强化协同供给能力。建议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以划拨或是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算力中心,并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提升其灵活度,降低其使用成本。
三是强化政策导向,构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在未定型阶段与应用方建立合作,首试首用。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要从现在开始就能够形成场景闭环。
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推动发展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迈入跨越式发展黄金期,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家用机器人可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人们在清洁卫生、娱乐休闲、教育培训、养老护理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智能家用机器人市场迎来新技术、新蓝海、新消费、新体量,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加快绿色科技在家用机器人产业中的应用,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全球拥有万亿市场体量,中国市场体量就超过3000亿。智能家用机器人将成为3C、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颠覆性产品,智能家用机器人将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好帮手”。为此建议:
一、支持智能家用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孵化和先导区的建设进程。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绿色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推动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