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柔性智造,海康机器人下了盘大棋

发布时间:2024-04-18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4月10日至12日,海康机器人智造大会2024 在杭州举行。从2016年正式成立至今,海康机器人已经走到了发展的第8个年头,此次智造大会上,海康机器人也公布了这8年的发展“成绩单”:累计服务17000+家客户,200+个细分行业。其中,从16年公司成立以来,机器视觉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成交客户15000+,生态合作伙伴达200+;2017-2023年移动机器人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60+%,服务客户2000+,市场保有量超80000台。从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海康机器人在过去八年中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更能够洞察到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

顺势而为

柔性智造先行者,探索生产新模式


2016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海康机器人正是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这8年来,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海康机器人也将自身融入智能制造探索中,推动着智能制造及物流行业的加速变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日益凸显,传统工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时应对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常态。企业纷纷意识到,智能化升级突围的方向不能只是单点突破,只能是全产业链的重构。

海康机器人首席执行官贾永华在智造大会2024 –主峰会上发表以“实践中的柔性智造”为题的主题演讲,论述了柔性智造的“必然”与“必要”:“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多样性的日益凸显,随时应对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如何提升我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反应速度,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让企业更具柔性变得尤为重要。智能工厂作为柔性智造的物理载体和实践平台,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重新定义着生产制造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贾永华提到:“智能工厂是智能化的实践载体,由基础设施、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以及工厂管控这5个层级的紧密协作和集成,实现了一个高度协同,灵活适应,自我优化的制造体系。而智能工厂的核心要素,不仅要求系统能自行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还需具备出色的自适应能力,快速响应环境变化,更关键的是,它需要实时学习新的环境,不断进化。”

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过程中,海康机器人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吸收八年来服务17000+客户的所得经验,逐层深入,构建自身的核心护城河。贾永华认为:“一个自动化项目和一个智能工厂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成熟完备的IT系统。成熟完备的IT系统代表着这个公司的业务流程比较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动化项目或者大的应用体系变革也较容易成功。”“在这IT系统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智能装备层,其中包含以机器视觉为主的工业传感器、自动化器材和各类智能设备、移动机器人,包括未来的人形机器人等各种执行机构,它们能实时收集生产数据,为后续的分析优化决策提供依据。”智能产线层,海康机器人结合自身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特点,针对需频繁更换产线的问题,通过整合智能装备和执行系统,实行生产流程的智能化,让“一键换线”成为可能。海康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手段快速换线,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了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智能车间成本。智能车间层,海康机器人将多条智能产线和其他生产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更高智能级别的智能化控制车间单位。在对整体智能工厂框架分层设计下,海康机器人进一步将“柔性智造”概念再细分,“将柔性开放作为海康机器人设计的理念,柔性的触角注入到每个部件、每个组件、每个算法中。” 

“我们将机器人模块化拆分成最基本、尽可能小的单元,通过对不同产品和系统深入理解,借助流程编排和二次开发,就能够将针对不同场景的人力资源、产品和系统组合起来,快速构建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最后将不同场景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就形成了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进而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快速规模化落地。”贾永华在演讲中提及海康机器人形成多行业解决方案的经验。实践证明,这种最小模块化单元的设计思想和柔性设计理念,让海康机器人能够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同时能够实现更快速的项目落地。

层层突破

不断夯实柔性智造底层技术基座

海康机器人之所以能成为柔性智造先行者并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正是源自其坚实的柔性智造底层技术根基。智能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技术上可以归纳为感知层、控制层决策层三个核心层面。其中,感知智能是迈向控制、决策智能的基石,是构建智能系统“语料库”的基础。

贾永华也提到感知智能的重要性:“正如人的眼睛一样,未来,我们要给工业制造装上更多的‘眼睛’,赋予机器感受外部世界的能力,这是机器人理解和执行任务前提。

海康机器人围绕机器视觉应用特点,近年来重点研究了AI小样本学习,无监督学习以及行业大模型等技术难题,推出了10多项AI算法工具,积极推进AI+机器视觉在更多行业的渗透应用;同时海康机器人将AI算法和经典算法相结合,推出了AI模板匹配、AI读码、边缘学习等特殊算法,部分读码相机已能实线上千帧的读码和分析。并在环境标注方面,基于大模型的特征,海康机器人构建了全景的三维的标注地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海康机器人有效提升了建图定位、点云识别、视觉标识检测等多种环境感知的识别精度,使机器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

在控制层面,我们基于模型的最优控制,运行规划消除偏差,通过迭代学习,使机器人逐渐适应各种环境,未来其适应能力会越来越强,可以提升控制的自主性和鲁棒性。而在当前的决策层面,我们基于AI路径规划能力,通过大量规划路径数据的学习,使网络具备专家级的路径规划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推理并进行预算,实现半径毫秒级的快速路程规划。”贾永华表示,在AI的加持下,极大地增强了智能系统生产能力,这种能力不断渗透到各个场景、业务和行业,可以有效地将AI技术真正转变为生产力。从感知到控制再到决策层,海康机器人将实现柔性智造底层技术逐层击破。而除了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创新,海康机器人更关注到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与共赢,服务于每一位产业链上的从业者。

贾永华介绍:“面向开发者,海康机器人致力提供基于易部署的专业化的软件工具,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编辑、测试和部署代码,提供全面的培训和认证服务,将专业能力赋能开发者;在技术商业化层面,海康机器人与领先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合作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重点,共同研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强行业洞察力并提升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能力;面向设备商和集成商、终端用户,海康机器人提供专业与精细的服务作为基础保障,建立了健全的供货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提供全方位的维保服务,旨在第一时间相应客户需求,快速解决问题。”

乘势而上

开启柔性智造新篇章

依托在柔性制造中的丰富经验和殷实的技术根基,海康机器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趋势,不断在柔性制造潮流中完成自我追赶和自我超越,实现全方位领跑。未来,海康机器人又将如何刷新柔性制造进度条?

持续发力AI等技术研究

面向未来,我们将在AI技术、低代码开发和机器人仿真系统方向发力。”大会上,海康机器人方面透露了下一步技术发力方向。在AI技术的支持下,机器人的导航能力和末端定位能力将显著提升,通过系统级的环境分析,快速建立机器人系统全生命内的环境模型,助力机器人在充分理解环境的前提下自主规划。此外,处理好移动机器人的群控和管理,AI也将是重要的支撑手段。贾永华也在演讲中谈到了AI技术的作用:“这几年AI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包括机器视觉、物流仓储等各个行业受益,我们的产品能够快速落地,AI技术功不可没。据了解,海康机器人过去在一些小规模模型,解决一些单点问题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前用传统算法来解决的定位、控制、规划等复杂问题,现在海康机器人发现使用这种新的AI算法效果更显著。未来,海康机器人希望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带给用户。未来,海康机器人计划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在用户意图环境的准确理解,在机器人的感知、规划、控制、群体协同等方面全力导入AI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端落端的各种智能,提升移动机器人及系统的自主能力,大幅拓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深化商业流通领域应用多年来,海康机器人落地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形成了深厚的行业壁垒。实际上,在商业流通领域,依托扎实的产品基础,海康机器人已经形成了货架到人、料箱到人等商业流通解决方案,并且也有丰富的标杆案例。

自2017年起,海康机器人就为京东、DHL、日上、全家顶实、新华书店等企业提供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不仅部署了国内最大规模货到人仓库方案,还进军海外市场,为医药、鞋服、电商等领域提供智慧物流方案。近年来,海康机器人也针对流通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强化部署。2023年,海康机器人形成了面向商业流通的行业型交付团队,持续打磨行业交付经验,交付服务水平也不断成熟。海康机器人透露,2024年,面向商业流通正有更多更大项目在酝酿和实施中。图片

结语

从整体工厂设计到单个生产车间搭建,由产线集成到产品组合,技术由表及里逐层深溯,海康机器人柔性理念由内而外层层体现,关于“柔性智造”这一大题,海康机器人已向行业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未来,随着市场的转变,更多企业开始思考自身的长远适应性,“柔性”的概念将会在更多的行业普及,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更多企业共同努力,让柔性智造像上世纪初的流水线革命一样,推动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