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0-04-14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作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的“选手”,4月13日,埃夫特闯关科创板IPO。当晚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发布审议结果,同意埃夫特首发上市。这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资产证券化注入底气。
用 “硬实力”说话
一切都源于偶然。
据时任奇瑞汽车设备部部长、如今的埃夫特董事长许礼进介绍,当时在奇瑞时:“曾经生产线上一个很小的故障,都要请国外工程师来修,少说也要花几万美元。”这不仅增加了多余的花费,而且严重拉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使得他产生了“自己造工业机器人”的大胆想法,随后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奇瑞高层的支持。
埃夫特董事长许礼进
埃夫特成立于2007年,最初只是奇瑞汽车下属的一个子公司。在那个中国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的年代,埃夫特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研发经验,一时间举步维艰。后来埃夫特从机器人本体切入,来寻找国产替代。团队也奔赴全国各地寻找替代,最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达成合作。
2008年,埃夫特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载重165公斤机器人,宣告试制成功,奠定了其在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有了本体之后,埃夫特才考虑应用集成业务,在奇瑞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国产替代。
2012年2月,奇瑞更名为“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并从2015年开始,频繁参与海外收购,先后收购了喷涂机器人制造及系统集成商CMA、通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EVOLUT、中高端汽车白车身焊接系统集成商WFC,并战略投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公司ROBOX,以获取后者在机器人喷涂、打磨、抛光以及焊装领域的技术。其公司业务也从汽车产业扩展至通用工业,成为了国内罕见的,同时布局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机器人系统集成三块业务的企业。
埃夫特与EVOLUT战略合作签约
通过数次海外并购快速获得相关技术,同时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如今的埃夫特正在加快实现“双轮驱动”。
“未来,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消化吸收境外技术的双轮驱动,形成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埃夫特董事长许礼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资本看好
埃夫特在2019年6月首次发布招股书并申请上市,是安徽省第二家申报科创板企业。埃夫特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拟募资13亿元。
埃夫特当选中国机器人峰会“首批百佳示范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招股书显示,埃夫特背后“明星”股东云集。除芜湖远宏、远大创投、奇瑞科技、建信投资、深创投5个国资股东外,还有意大利WFC、CMA的PhindaHolding、SergioDellaMea、MarcoZanor三名外资股东为其背书。
除此之外,知名私募基石资本也出现在股东名单前列。基石资本旗下基金信惟基石、马鞍山基石分别持有公司15.3%、4.6%股份,合计持有埃夫特19.9%股份。强大的股东阵容,显示埃夫特被资本寄予厚望。
强大的研发能力结合“明星”资本,如今的埃夫特占尽了天时地利,一时风光无限。
压力与机遇
风光背后也有隐忧。
虽然通过海外并购埃夫特得以实现“双轮驱动”,但频繁并购也另埃夫特积累了巨额商誉。
截至2019年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3.73亿元。其中,EVOLUT已累计计提商誉减值4435.29万元,WFC计提商誉2003.99万元,收购WFC产生的客户关系的账面价值为1.96亿元,其摊销年限为16.84年(剩余年限14.59年)。
新冠肺炎也影响了埃夫特的相关业务。
目前埃夫特的境外业务占比高达六成,且境外子公司多在欧洲、南美等地。随着意大利、巴西、波兰和印度等境外生产经营地疫情的加重,埃夫特的当地子公司已陆续进入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同时汽车行业作为埃夫特发力的重点,自2018年10月以来开始趋冷;另外,受此次疫情的影响,预计传统车市将进一步放缓。这使得原本预计在今年实现税前利润扭亏的埃夫特变得压力重重。
但危机之下也藏有机遇。新冠疫情促进了市场对于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的需求。根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汽车整车厂对传统生产线转换为新的生产线,并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今年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需求都将迎来增长。因此,埃夫特必须抓住疫情后的一轮机遇,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实力,才能在“新基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迎来长足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机器之心、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