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峰讯】两年前峰会上提及的火星车今日发射!火星,中国“天问一号”来了!

发布时间:2020-07-24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个自主发射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顺利升空,正式开启火星之旅。预计6个半月之后,天问一号将抵达火星,并在随后的两三个月里择机登陆火星!


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邓宗全院士曾重点介绍了探测星球所应用的机器人——月球车、火星车,并指出太阳系内探测能力是当今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星球探测机器人将发挥重大作用。邓宗全院士还表示,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车进行火星巡视探测,对火星实施首次“绕-落-巡”一体化探测任务。如今,“探火”已从预想变为现实。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将满腹忧思化作千古名篇《天问》,阐发了对宇宙万物的哲思。从屈原问天到天问一号,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寻宇宙奥秘、探索生命起源的步履未曾停歇。两千多年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从秦始皇忧思“荧惑守心”到祖冲之推算五星会合周期,这颗红色星球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纵观世界航天史,人类似乎对火星“情有独钟”。世界各国的火星探测活动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0年10月,苏联向火星先后发射两个探测器“火星1A”号和“火星1B”号,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64年10月,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才向地球传回人类史上第一张有关火星表面的近距离图像,开启了火星探测的新篇章。


△天问一号火星车尽管人类对火星神往已久,但探火活动可谓“步步惊心”。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国共实施40余次探火活动,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仅有24次。一个个积攒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探测器,跨越数亿公里的距离远赴火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永恒。如今,中国也加入到探火的队列中去。2020年7-8月份正值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今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和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将陆续飞往火星,掀起新一轮火星探测“热潮”。


△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

据悉,此次火星探测是我国行星探测阶段的首次任务,也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全新的里程碑,有望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航天专家表示,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难度主要存在于在地火距离遥远以及对火星环境的不了解上。相比地月距离,地球与火星的距离非常遥远,最远时约为 4 亿千米,最近时也有约 5600 万千米。以我国这次将要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为例,需要飞行 200 多天才能到达遥远的火星。这带来的首个挑战,就是在携带燃料有限的情况下,探测器如何能够飞越如此遥远的距离,这就需要研究者对探测器飞行轨道进行精密的设计。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天问一号”探测任务成功完成,将为我们提供关于火星的大量全新信息。

而“天问一号”另一项激动人心的任务,是探测火星的磁场。目前有理论认为,火星曾拥有和地球类似的磁场。然而随着火星内核中熔融的铁逐渐冷却,它的磁场也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失去了地磁场的火星被暴露于太阳风和辐射下,并导致其失去了地表水和大气。火星的磁场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天问一号”环绕器与火星车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据。

除此之外,环绕器和火星车还将搭载矿物光谱仪、高能粒子分析仪、激光击穿光谱仪等多种仪器。这些设备将帮助远在地球的科学家研究火星岩石、土壤和大气的成分,更好地了解火星环境。“天问一号”将成为中国航天者向太空发问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

返回